南麂:率先探索海洋保护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3-06-08 12:05:35 来源:杭州网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浙江发展的最大优势。人海和谐、海洋保护也是人类永恒的探索。


(相关资料图)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全省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座谈会在平阳县南麂岛召开。

目前,浙江共有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18个,总面积42.21万公顷。

保护海洋

南麂是先行者

今年2月,南麂列岛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省内继西溪湿地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湿地。

作为省内最早设立的海洋类型保护地、我国仅有的三个海域类型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全省唯二的国家公园候选区,南麂海洋资源禀赋优良,生态保护意义独特,海洋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南麂的海洋保护成绩单,从它的生物多样性就可以看出一二:保护区内共鉴定有海洋生物2155种,其中主要保护对象海洋贝类422种、鸟类121种、大型底栖藻类186种。贝类及大型底栖藻类分别占全国贝藻类种数的15%和25%,约占浙江省贝藻类种数的80%,是我国主要海洋贝藻类的天然博物馆、基因库。

南麂30多年对海洋保护工作常抓不懈,严格实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级保护管理机制。目前,南麂保护区内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保持稳定态势,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总数比建区时增加了1176种。其中海洋生物物种增加807种:贝类物种增加19种;大型底栖藻类增加18种;微小型藻类新鉴定出539种,其中世界新种4种,南麂侧链藻和南麂蹄状藻2个新种以南麂命名;海洋鱼类增加25种;海洋甲壳类增加93种;海洋线虫研究获重大突破,发现线虫3个新属9个新种,其中南麂异八齿线虫以南麂命名。鸟类增加98种,分别于2022年与2023年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中华凤头燕鸥。

202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十年评估评定,保护区总体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浙江海洋保护方案

离不开南麂探索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寻求人与海之间的平衡。

“一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合理把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以‘生态、科技、美丽、富民’四岛联建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生物多样、环境优美、人海和谐、人民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南麂方案。”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保护海洋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支撑。南麂保护区不断扩大科研“朋友圈”,先后创成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建设南麂海洋科研中心,持续强化与各科研院校(所)的合作交流。建区以来,共开展科研课题200余项,发表论文183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为高质量推进生态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高颜值”是南麂保护区的资本。保护区一以贯之推进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开展南麂石斑鱼种质资源收集、保种和野外繁育技术研究以及中华凤头燕鸥繁殖栖息地建设与招引研究等重点生物资源恢复工程,全方位提升南麂的生态修复功能。

随着生态保护、特色养殖和特色旅游的发展,南麂正在描绘新的发展风貌。如今,游上G20餐桌的大黄鱼,已经游出了一条超2.8亿元的富民产业;每年8万人次的游客量,也让这里年均旅游总收入超1.5亿元。

人与海共生,经过30多年的探索,南麂保护区为浙江的海洋保护提供了特有的南麂方案。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关乎民生福祉和发展动能。浙江将矢志不渝积蓄蓝色能量,提升生态功能,续写经略海洋新篇章。

标签:

最近更新